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夏津县推进一二三产互动,解决了农业提质增效难的问题——
“六次产业”拓“钱景”

夏津雷集同脉有机农场工作人员分拣有机西红柿。



  农业县如何依靠农业增效?传统农业县夏津县引入 “六次产业”的概念:一二三相加或相乘,得出的数字都是“六”,因此,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在国际上被称为“六次产业”。依靠它,夏津县从中找寻到了农业的“钱景”。

  产业链、价值链引入农业,导向从生产向消费转变


  50公斤籽棉能值多少钱?
  在棉农眼中,能卖到300多元;最贵的年份,也就卖到700元。
  可在鑫秋农业副总经理贺洁眼中,产出的19公斤皮棉能加工成12床棉被,售价近2万元;剩下的31公斤棉种中精选出21.5公斤用于出售,售价600多元,一下子增值三十几倍。
  素有 “银夏津”之称的夏津县,农业生产主要是传统的粮棉,工业也依此而设,为传统的粮棉油加工,农业产业链相对较短,农业效益不高。
  如何向农业要效益,夏津县委书记王春利认为,应该把“六次产业”的概念引入农业发展,探索一二三产融合,把棉花、面粉、桑产业等资源挖掘,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
  该县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加快三产融合。同时,引入产业链、价值链,把生产导向转为消费导向。
  作为棉花大县,原来该县只生产棉花,最多纺成纱线。而今,他们有了服装、家纺,直接把自己的棉花销到百姓的生活中。
  鑫秋农业搞农场化植棉,他们在全县流转土地5万亩,加工种子、棉被,把优质棉花制成无残留、有机印染的健康棉被,在北京、济南等城市开设了实体店,在天猫商城开设了网店。并接受个人定制服务,由东华大学设计,把客户结婚照变成被子花型;开发出价值1万元的手绘花型被子……一年销售4万套,销售额3000余万元。
  除了棉花,面粉、植物油、桑葚也经历着类似的华丽转身,发达集团把小麦进行精加工,开发出麦胚芽片,每公斤卖到30元;恒兴集团把几块钱1公斤的黑棉籽油进行深加工,做成各种功能油品,1公斤卖到240元;圣源酒业把桑葚酿成果酒,十几块钱的桑葚转身变成百十块钱的饮品……
  目前,在夏津,全产业链在不断延伸、价值链在不断增值。

  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推动农业脱胎换骨


  要发展“六次产业”,农业本身需要转型,以适应其发展需要。在这方面,夏津县重点推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
  “只有适度规模化,打破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才能为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铺平道路。 ”夏津县农业局局长陶九祯介绍。
  该县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建农业园区等方式,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20家,流转土地16.55万亩。
  以小麦为例,该县粮食生产设立了两个15万亩大方田。在西部大方田中,实现了“六统一”:实行统一整地播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
  这为麦田“接二连三”提供了条件,由于生产的小麦品质好、质量统一,发达面粉集团在这里开设了基地,有2万亩麦田成为发达的“第一车间”。 “这里的小麦每公斤比市价高出8分钱。 ”农户黄勤福说。
  为了使新型经营主体能够种好地,该县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农家丰农机植保合作社为代表,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土地托管业务。合作社根据地块核算成本,提供“种、养、管、收”一条龙服务,收取托管费。
  目前,该县专业服务组织年开展病虫草害防治、机械化作业等田间管理服务60万亩次。据该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于佃平介绍:“社会化服务组织由于与先进的农机农艺结合,每亩地综合收益可提高100元左右。 ”
  而在品牌农业上,该县重点发展“三品认证”。目前,他们的“三品认证”已经达到50万亩,占到了总耕地的55%。
  雷集同脉有机农场,生产的有机食品,注册了“海客乐”商标,全部销往上海市场,通过会员制定制种植,他们种植的西红柿、长茄等蔬菜,每公斤售价全部超过了30元。去年,他们的一棚丝瓜还卖出了42万元的高价。

  农业向深度、广度进军,“六次产业”综合体初现乘法效应


  一条蜿蜒的乡村道路,两边是形态各异的古桑树,一畦畦的金盏菊花开正盛。这是夏津圣树源农业有限公司的观光园。
  公司总经理张弛介绍,公司以桑产品开发为主,深度融合一二三产,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产业链:公司流转土地300亩,形成了特色中药种植区、桑产品加工车间、桑产品体验馆、观光旅游等多项产业。
  一产方面,他们利用100亩土地种植了16种草本中药,100亩栽种了桑茶树,还有100亩土地育有100余万株桑树苗;二产方面,他们建有桑产品加工厂,每年生产桑叶茶5万公斤。同时,还开发出桑葚白兰地、桑叶馒头、桑叶面包等产品;三产方面,他们开发生态旅游,建成了5公里的“黄河故道是沧桑”观光路,桑产品体验馆。还把《本草纲目》的“桑菊饮”还原,让游客体验健康饮品。
  今年,刚刚运营的公司就赚了盆满钵流。 “六次产业”体现出神奇的乘法效应。
  而附近的农户也尝到了甜头,村民白世平把地和古椹树租给了种植基地,自己到基地打工,一个月收入3000元。
  圣树源农业可谓是夏津 “六次产业”综合体的新秀。而在夏津县,诸如瑞丰源生态园、莲花庄园等近20个类似的综合体已经崛起。
  按照规划,到2020年,夏津将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40万亩以上、京津济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60万亩;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覆盖率达到50%。
   □本报通讯员 董玉龙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六次产业”拓“钱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