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40926期 >> 第16版:汽车
节油产品多“忽悠”购买须谨慎
作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相信很多车主都有这样的经历,加油站工作人员一边加油一边建议加注一种名为燃油添加剂的液体,并宣传其具有节油和提升动力等功效。那么,这类产品真如宣传的那般神奇吗?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记者调查:节油产品鱼龙混杂


  记者在淘宝网上以“节油”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正在销售的节油产品有近万件之多,种类也多达数百种,基本上以燃油添加剂或外装置式节油器两大类为主,售价由十几元至上万元不等,且很多节油产品都标明是“专利产品”。而对产品的节油效果,大部分商家打出能节油20%的广告,更有商家打出节油45%的吸睛广告。
  记者点开一家销量达千件的店铺浏览发现,店家打出“燃油宝、节油宝、汽油添加剂,一箱油可多跑100公里”等字样的广告。在买家评价中,记者发现大部分消费者都是第一次购买,对节油效果普遍抱着尝试的态度。
  记者向东方红路某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咨询燃油添加剂的节油原理及效果时,他们回应:“这个我们也不太懂,反正就是提高油的燃烧率,并且可以减少发动机工作中产生的积碳。这就像市面上的补品一样,一次两次的使用并不会有多明显的效果,长期用肯定能看到效果。 ”
  当被问及添加剂是否会对车造成损害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所售燃油添加剂产品质量绝对没有问题,可以根据验证防伪标志的手段查询真假,“据我了解,造成汽车损伤的案例并没有发生过,若出现这类问题车主需要联系产品生产厂家,我们只负责销售”。

  汽修专家:节油产品多为忽悠人


  “能节省15%甚至45%的油耗,这样的产品为什么厂家不生产出来直接装在车上?都是假的,瞎忽悠。”拥有10余年汽车维修经验的上海大众德州驭达4S店服务顾问任仲良表示,目前市场上不少节油产品都存在夸大、虚假宣传现象。此外,车用节油产品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市场上销售的节油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一旦买到劣质产品,不但达不到节油省钱的目的,甚至还会对汽车造成损害。
  “目前市场上的燃油添加剂大部分是合成清净剂,对清洗油路有一定作用。它能够分解汽油燃烧产生的积炭,但节油产品使用不当有可能腐蚀发动机内部零件,喷油嘴或汽油泵周围堆积物被腐蚀后,很有可能造成堵塞。 ”任仲良对记者说,燃油添加剂并非任何车都适用,例如新车由于行驶时间不长,尚未形成积炭,所以并不需要添加节油添加剂;而行驶多年的旧车,也必须要根据车行驶情况,按照一定的剂量添加。盲目使用,将造成汽车零部件的损伤。
  任仲良还表示,以前汽油质量偏低,使用一定剂量的燃油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油质、保养发动机的效果。但随着国内汽油生产工艺的改良,成品油本身已经加入了清洁配方,质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额外添加该类产品的意义不大。
  另外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市场上仅有少量的燃油添加剂能够起到节油作用,但最高只能达到2%,一箱油以50升计算,按93号汽油7.5元/升计算,加了燃油添加剂后节省2%,也就是省出1升油,7.5元。但最便宜的燃油添加剂一般也要卖20元/瓶,一箱油加一瓶,投入20元,节省7.5元。 “这笔经济账小学生也应该知道划不划算。 ”任仲良说。

  驾校教练:节油很复杂也很简单


  燃油添加剂不靠谱,但有没有别的节油良方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已有10余年从业经验的驾校教练王雷。
  王雷告诉记者:“汽车实际油耗与驾驶习惯、发动机性能和实际路况等多种因素相关,车主要想使自己的汽车省油,最好的方法除了按照汽车的使用说明进行正常的维修保养外,还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比如轻踩油门、尽量少急刹等。所谓‘司机脚下三分油’,多向有经验的老司机请教驾车技术,靠合理驾驶省油要比所谓节油宝来得靠谱。 ”
□本报记者张晓航秦超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节油产品多“忽悠”购买须谨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6 版:汽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