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许久的一水厂净水池局部。
1984年7月1日德州市第三水厂建成供水,图为剪彩现场。德州市民从此结束了饮用高氟水的历史,用上了黄河水。
水厂建设是供水事业发展的基础,建国以后,德州市城区先后建设了4座自来水厂。
一水厂以运河水为水源,它的创办是德州市供水事业的开端。 1956年,市政府建设科成立了自来水公司筹建委员会,一厂厂址在南陈庄与杨家圈村之间,占地60亩,这个厂是在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7个旧净水池基础上修补、扩建而成的。修补的旧池子包括1个混合池、1个反应池、 2个沉淀池和3个慢滤池;新建的项目有陈庄老一号泵房、老二号泵房、一级变电室、二级变电室、消毒室、投药室、化验室和仓库;配套工程有陈庄至水厂的引水管道和水厂至商业街、太平街、柴市街、黎明街、马市街、南关街、市府街、和平街、建设街、吕家街的供水管道。同时,一厂还修建了中心水塔,以及上述构筑物的机电设备等,总投资47万元。 1957年3月, 《德州市自来水公司供水暂行办法》发布施行, 1957年5月1日,一水厂正式投产送水,日供水量3000吨,基本能满足市民需要,当时水价为每吨5毛钱。
一水厂建成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先后进行了四次扩建。第一次是1958年进行的 “六新”自动化水厂建设。 “六新”为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设备、新建筑、新操作方法,设计投资为130万元。因在施工中遇到缺物资、缺人力、缺资金等严重困难,至1962年仅完成投资71.08万元,最后 “维护工程”停建。第二次扩建是1963年进行的马颊河工程局输水管道工程,总投资53万元,铺设了3737.53米的供水管道。第三次扩建是1964年的日产一万吨扩建工程。 1964年1月1 8日,省政府以 (64)鲁计字第71号文批复: “将 ‘六新’自动化水厂改为按日供水1万吨的规模进行建设,投资控制在204.4万元以内。”按照这一指示精神,德州市政府决定分两期进行施工:第一期工程当年开始,共投资67.98万元,于1965年9月完成,供水能力达到每天0.5万吨,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第二期工程未能按计划进行。第四次扩建是1969年施工的水力循环澄清池工程。该工程由北京给排水设计院设计,投资30万元。经过这次改造后,一水厂具备日供水1万吨的能力。
二水厂以深水井为源水,它的建成标志着德州自来水公司利用地下水的转折。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人口数量激增,工业发展迅速,自来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却是运河干涸,一水厂生产能力闲置。第二水厂建设被提上日程。二水厂位于市南郊七里铺村南,占地38亩,这里地下水丰富,也便于利用运河水和岔河水。1974年1 0月开工兴建,先后打井8眼,分别是:一号井、二号井、河圈深井、浅井、罗南浅井、罗北井、小于庄井和七西井。 1977年1月正式送水,日供水1万吨。这时候的水价为每吨1毛4分钱。
三水厂以黄河水为水源。1965至1980年,全市共打深井109眼 (含自来水公司的29眼),日开采地下水达6.7万吨。因常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由2米下降到76米。 1981年5月,德州市委托上海市政工程处设计院来德州勘察,决定引用黄河水作为新水源,在岔河东岸的七里铺修建第三水厂。工程占地44亩,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供水5万吨,设计投资800万元。 1982年10月破土动工, 1984年7月1日试生产,这一年的全年供水总量为851.6万吨,实现利润16.14万元。
四水厂位于经济开发区抬头寺镇吴寨村,占地83.3亩,由丁东水库提供水源,设计日供水能力25万吨,于2014年5月19日正式运行供水。
□本报特约撰稿人 王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