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40627期 >> 第13版:闲情
古代“学霸”



  现在“学霸”这个词在校园里很流行,特指那些学习用功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余以为,学霸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取得好成绩;二是学习刻苦;三是天资聪慧。
  什么样的人可以堪称顶级学霸,非连中三元者莫属。连中三元,即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三次考试都考第一名,可想而知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明一代,只有黄观和商辂二人。
  “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 ”(《明史·商辂传》)商辂于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第一,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殿试皆第一。可以看出,商辂也不是一鼓作气连中三元的,乡试中第后次年会试落第,发奋读书,终于在10年后连中三元。商辂活跃在明英宗时期,官至内阁首辅,官做到头了,但在历史上的名气不是很大。
  《三国演义》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杨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他“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长老惊异。入京,赋《黄叶诗》”。当时的文坛领袖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杨慎是正德六年(1511年)的状元,年仅24岁。他的父亲杨廷和是当时的内阁首辅,要是平常,老爸是高官,儿子中状元,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但杨慎太不寻常。甚至有传说他在三年前的科考中就已经高中状元,由于烛台倒落烧毁了试卷才名落孙山。
  历史上还有很多学霸世家,如上文的杨廷和祖孙三代进士,清代苏州潘氏家族,于振、于敏中兄弟状元,文学史上著名的 “三苏”父子等。少数民族中也不乏学霸世家,居住江南的高昌偰氏家族在元代连续六届科举有子弟高中进士,累计八次科举九人及第。要知道,元朝总共才举行了十六次科举。
□马啸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古代“学霸”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3 版:闲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