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父亲在淮海战役中光荣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弟弟和儿子又先后入伍,王杲铺镇杨诗庄常振生家,保存着一组珍贵照片——
保家卫国三代人



  在平原县王杲铺镇杨诗庄村民常振生的家里,有一个精致的相册,相册里有4张珍贵的照片,并配有一副对联:“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横批是 “三代保国”。
  已近七旬的常振生老人捧着相册,为我们讲述了一家三代人的军旅故事。
  最左边的主人公叫常振东,是常振生的弟弟。照片中常振东头戴五角星棉帽,身穿绿军棉大衣,目光坚实,满脸自豪。常振生介绍说,他比弟弟大两岁,当时两人都争着去当兵,县人武部点名表扬,号召全县适龄青年向他们兄弟俩学习,但组织上考虑他家庭情况特殊,只允许一人参军。无奈之下,他让弟弟常振东圆了参军梦,追随父亲的遗志保家卫国。
  原来,他们的父亲常德明是一名革命烈士, 1948年在参加淮海战役时不幸负伤,最终因伤势过重,在安徽省灵璧县申场村光荣牺牲。当时常振东只有4岁。虽然兄弟俩不记得父亲的模样,也没有他的照片影像,但父亲保家卫国的精神一直深深印在兄弟两人的心中。
  在家务农的常振生把报国的志向倾注到了为村民服务上。1964年,年仅20岁的他担任了村干部,带领村民们夏季打井抗旱、秋季挖河筑堤,工作总是冲在前面,一干就是 40年。
  没有实现参军梦的常振生,在儿子常志广高中毕业后,鼓励他参军入伍,最后如愿以偿,左边第二张照片中的青年就是常志广。他入伍后被分配到河南开封成为了一名伞降兵。到部队后,常志广牢记父亲嘱托,严格要求自己,苦练本领,最后两张照片记录的是他跳伞训练的情形。因表现突出,常志广连年被部队评为 “五好战士”。 1987年春,常志广退伍后将400元退伍费全部捐给了本村小学,用来增添教育教学设施。
  常振东从部队转业后在平原化肥厂工作,现已退休,如今,常志广是一名人民教师。今年清明节,在民政部门关怀下,常振生和常振东带着全家人,将父亲的骨灰迁到平原革命烈士陵园安葬。当时,常振生潸然泪下,作了一首 《忆父亲》,诗中写道:烈士墓前祭忠魂,淮海硝烟号角鸣。父亲报国立丰功,英雄血染战旗红。保家卫国是家风,子孙谨记躬身行。
  □相子瑞 董克礼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保家卫国三代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1 版:老照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