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大剧院:“托管”下寻共赢
作者:任立松本报
  俄罗斯芭蕾舞剧《天鹅湖》、匈牙利交响乐《新年音乐会》、爱尔兰踢踏舞剧《舞之韵》……2013年,德州大剧院开幕季11场享誉国际的演出轮番登场,让我市观众在家门口就欣赏到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国际水平演出,可谓大饱眼福。
  如今进入4月份,大型魔术秀《男子曰》、孟京辉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韩再芬黄梅戏《徽州女人》、俄罗斯幽默儿童剧《小丑嘉年华》等等近18台、25场演出,又将密集袭来,带给市民新的惊喜。
  德州作为一个地级市,如何能够引来如此高水平的演出?这对于繁荣我市文化产业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演“接盘”大剧院


  据了解,德州大剧院投资近4亿元,配套设施堪称省内一流,犹如一个流动的音符镶嵌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12年建成之后,如何管好、用好这一宝贵的公共文化设施,成为我市一道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最终,我市决定引入先进的文化市场机制,让“无形的手”盘活德州大剧院并主动向文化企业伸出橄榄枝,经过多方考察,最终以委托经营的模式牵手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演院线(以下简称“中演”)。
  而中演之所以“落子”德州,在于我市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诸多优势。眼下,在文化体制改革浪潮下,全国各大演出团体纷纷走出去,在全国“跑马圈地”,掀起演出行业的一股热潮。我市重视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促使与中演的合作联姻水到渠成。德州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宪告诉记者,一方面,山东本身是一个文化大省,德州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还有“中国京剧城”这块金字招牌,市民也有很高的艺术欣赏能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城市;另一方面,德州恰好位于济南和北京的中间地带,可以搭乘北京至济南巡回演出的顺风车,布局德州对于中演而言,有战略意义。
  去年11月,我市与中演签署了托管协议,德州大剧院正式成为中演院线旗下第7家直营剧院。引入“托管经营”这个新理念之后,德州大剧院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托管实现一举多得


  近年来,我省许多地方都在加大力度投资文化基础设施,新建、改造的艺术中心、大剧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多数只停留在开会、甚或闲置的状态,商演少之又少。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政府直接管理下的文化演出场所大多缺乏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商业化程度低、演出资源贫乏、运行负担沉重等问题。
  如何让这个优良文化设施真正发挥作用?市委、市政府抓住了“文化惠民”这一着力点,大胆引入托管经营新理念,拉开了我市国有文化资产市场化运作的序幕。
  这种方式一举多得:中演托管大剧院,克服了政府管理方式落后、演出资源缺乏的劣势,借助市场之手,有效引入了大量优秀剧目,有效地推进了文化便民、文化惠民,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根据托管协议,中演将通过遍布全国的院线平台,利用其剧场管理经验及优势,挖掘、拓展我市文化演出市场,每年引进50余场国内外著名演出团体来德演出,其中多数为国外剧目。
  大剧院自托管以来,开幕季就给我市观众带来一连串的惊喜: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匈牙利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话剧《晃晃悠悠》、皇家墨尔本交响乐团的《皇家墨尔本交响乐与童声合唱》、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的《灰姑娘》、爱尔兰国家舞蹈团的《舞之韵》共6台11场,演出类型从歌剧、交响乐、话剧、儿童剧再到舞蹈剧,应有尽有,精彩纷呈。今年4月份开始,新一轮的演出又将上演,京剧、魔术秀、电光科幻秀、幽默儿童剧、哑剧等等更加丰富的演出形式,又将给全市人民奉上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德州大剧院监管办公室负责人杜军告诉记者,德州与中演合作可以将文化资源有效整合,是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机制的有益尝试,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德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探索。

培育文化消费理念


  不可否认,政府“包办”或主导下的演出,找关系拿票免费看演出,几乎难以避免。长此以往,人们渐渐养成了找关系拿票的文化消费心理,而不愿意掏钱消费。中演的入驻,必须面向市场,免费拿票将变得困难,从而促使我市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
  与此同时,为了吸引市民观看,中演利用自己的优势,推出了大量惠民票,让市民以不算太高的价格,欣赏到众多优秀剧目。
  张宪表示,这得益于中演院线的资源优势,“中演院线在全国有50多家剧院,可以打包邀请演出团体巡回演出,这样就掌握了一定的议价权,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张宪说,而如果是地方政府和这些演出团体谈价格,就明显处于劣势。
  此外,把中演引入德州,还将带动我市优秀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张宪告诉记者:“德州拥有杂技团、歌舞团和京剧团三大团,每年也会推出不少优秀的剧目,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我们的渠道,把更多的德州本土剧目推广到全国,这将极大地推动德州本土剧团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
  杜军认为,中演带来的优秀剧目,将培育起我市的文化消费市场,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据他介绍,每当一场演出结束后,我市观众自觉起立、鼓掌,不是一闭幕就匆匆离去,演出时观众很少在场内随意走动,并且适时地鼓掌,营造了良好的演出氛围,受到各演出团体的肯定。“这些积极的变化表明,我市文化大发展正当时,文化消费有市场,这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去撬动,寻求公共文化管理效益最大化,在文化市场化培育和管理机制方面走上资源整合、互惠共赢之路。”杜军说。
□本报记者任立松本报通讯员路倩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州大剧院:“托管”下寻共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