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40124期 >> 第01版:周刊
德城区推行社区矫正5年来,累计接收服刑人员190人,目前在矫人员104人,无一例再犯罪——
改造,在高墙之外
作者:任立松本报

德城区社区矫正人员在黄河涯参加公益劳动。



  对于许多人来说, “社区矫正”听上去很陌生,实际上,它就在我们身边。
  “仅德城区,就有104人正在服刑。” 1月21日,在德城区司法局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内,副局长刘惠平指着墙上的显示器说。显示器上, 104个标注姓名的蓝色人形图标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城区地图上,这104个图标的方位,就是104名矫正人员当时所处的位置。
  十八届三中全会 《决定》提出,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自2009年开始,德城区开始推行社区矫正工作,截至2013年底,已经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90人,矫正期间,再犯罪率为零,成效显著。

用 “帮”起来代替“关”起来

  德城区广川街道办事处的宋亮 (化名), 42岁,很和善。眼下,他是一名医院院长,穿上白大褂,他与普通医生无异,但他的另一重身份,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他是一名社区矫正服刑人员。
  一个罪犯,不但能正常活动,甚至还可以当医院院长,这让记者颇感 “意外”。
  2012年,宋亮因为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5年。判决之后,宋亮就以社区矫正这种方式服刑。
  广川司法所所长冯霞告诉记者,社区矫正,简单理解,就是将一些相对于被关进监狱更适合在社区里服刑的罪犯,留在家里改造。
  目前,进入社区矫正的多数是初犯,他们的罪行一般较轻,社会危害不大,相对于“关”起来,他们更需要 “帮”起来。
  在社区服刑,这些人不但可以在德城区内自由活动,还可以和普通人一样上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 “对于他们,主要目的不是惩治,而是让其在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中,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以顺利回归社会。”冯霞说。
  在德城区,社区矫正人员最常见的有两类,一是缓刑人员,二是假释人员。约束这些服刑人员的,是201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正式施行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充满人情味的管制

  高墙外服刑,如何保证罪犯不成为 “身边的隐患”?刘惠平用4个字回答了记者的疑问,那就是 “宽严相济”。
  “‘宽’,体现在环境宽松,服务宽泛。”刘惠平说,一方面,司法所给服刑人员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服刑环境,允许其在规定范围内自由活动,打消了服刑人员的消极情绪;另一方面,又从生活上、工作上提供关心、帮扶,让服刑人员尽快回归社会。
  德城区新华街道办事处的李刚 (化名)曾因盗窃罪入狱,但自从假释后进入社区矫正,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不但不再偷窃,还学会了自食其力。在他看来,是新华司法所干警的关爱拯救了他。
  “我们家里条件不好,干警们送来了扶助金;我的父亲得了癌症,干警们帮我联系医院,免费给父亲看病;我思想一有波动,干警们就过来开导我、帮助我。”掰着手指头,李刚细数着司法干警的好处,而正是司法干警从生活上的帮扶,最终感化了李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坚定了改过自新的决心。
  不止李刚。德城区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人文关怀,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使矫正对象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走上了洗心革面的道路。
  刘惠平告诉记者,对服刑人员由 “管”到 “帮”,能真正让其从心灵深处改变自己,重塑信念和人格,由不 “敢”犯法变成不 “愿”犯法,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据了解,去年以来,德城区司法局先后为10余名服刑人员提供就业、低保、申请廉租房、法律帮助等服务。
  有限度的自由严,体现在制度严、机制严、手段严。
  虽然不同于坐牢,但是社区矫正人员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管理。
  据德城区新湖司法所所长贺庆升介绍,司法局会定期对矫正人员进行风险评估。

  主要是通过心理学手段进行人格测试、人身危险评估等,根据测试结果,将服刑人员分为严管、普管、宽管三个等级,风险级别越高,受到的管束越多。
社区矫正人员全部被限定在特定的区域内活动,如果外出,必须请假。否则,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就会立即得到报警。
  司法干警如何知道罪犯是否“越界”?答案就在指挥中心墙壁上的显示器上。据刘惠平介绍,德城区司法局依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已经对服刑人员建立了实时监控。每一个社区矫正人员都持有GPS定位手机,可以精确到街道路角,并实时显示在指挥中心的电脑屏幕上。这个手机必须保持开机状态,司法干警会随机抽查,一旦拨打,必须本人接听,以确保人机不分离。矫正人员如果擅自违规越出划定范围,将面临警告、行政拘留甚至更严格的惩戒,直至依法收监;社区矫正人员还必须定期与司法干警谈话、定期向司法所报告思想动态等情况,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8小时,每月参加义务劳动时间不少于8小时等。
  同时,德城区司法局还建立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的社区矫正队伍——由矫正管理局干警、司法所长、司法所干警组成的社区矫正监管大队,以应对突发状况。
  刘惠平告诉记者,随着“废止劳教制度”和“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写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社区矫正这种既不破坏家庭、执行成本也较低的监外执行方式,将得到更广泛的运用,社区矫正人员将会增加,因此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完善、健全这项制度。

社区矫正承载力亟待增强

  眼下,随着社区矫正人员数量逐年攀升,社区矫正工作的人手日益捉襟见肘。
  当前,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由基层司法所承担,而一个仅有两人的司法所,除了社区矫正,还承担着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刑释人员安置帮扶等八项任务,可谓“小马拉大车”,难堪重负。因此,亟需增强社区矫正的承载力。
  应尽快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的社区矫正队伍,一方面,在人、财、物上加以倾斜;另一方面,加大对矫正队伍在法律、犯罪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以增强矫正队伍的工作水准。 □本报记者 任立松 本报通讯员 方志勇 田秀昀 侯峰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改造,在高墙之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周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