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办公楼里刮起节能风

德州市行政中心综合楼。



  

眼下,推动政府部门厉行勤俭节约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热点。而在德州,精打细算、节支降耗早已在各部门蔚然成风——
  从市会展中心回到自己的单位,刘沛将 “公务自行车”停在了单位大门右侧的指定地点,同时把车钥匙还给门口传达室保安。
  刘沛是我市某行政单位的工作人员,他外出骑行的是 “公务自行车”。刘沛告诉记者,单位人多车少,公交出行又不方便,有了 “公务自行车”,各单位之间最多只要半小时的路程。 “对于我们这些久坐办公室的人来说,也不失为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刘沛笑着说。
  像刘沛一样,在德州,越来越多的机关干部外出办事,选择了骑“公务自行车”出行,刘沛还给记者算了一笔 “节俭账”。
  “以一次公务出行来回3公里,每辆车百公里耗油10升计算,一次出车就是2.2元,如果一天10次出车,每个月将近660元,一年就是7920元,如果使用公务自行车,这笔钱就可以省下来。”刘沛这样说。经过推行 “公务自行车”,我市行政单位3公里内的出车量已经大幅下降。

节能减排,政府先行

  “需要订购打印纸吗?” 2月25日上午,某办公用品店老板像往常一样到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推销打印纸。该机关工作人员告诉她,自从我市各机关推行文件双面打印后,上次购买的8件打印纸现在还剩2件,还够用两个多月。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科副科长刘仁和告诉记者,现在,精打细算、节支降耗在各行政部门已蔚然成风。
  事实上,早在去年,我市就颁发了 《公共机构节电、节水、公务车辆节油和办公用品管理制度》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在各部门推行无纸化办公,推广再生纸使用,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使用以及纸张双面利用。此外,办公垃圾和废旧办公设备的处理和回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资源再浪费。经过推行这些制度,我市仅去年一年就节省办公经费数万元。
  节俭无小事,从细微处入手才能当个勤俭的好管家。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务车节油,去年,市城管执法局对30多辆执法用车全部进行了 “油改气”改造,并购置了100余辆电动三轮生活垃圾收集车。
  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等单位也对公务用车实行 “谁使用、谁签字、谁担责”行动,每月对行车里程、油耗、维修等情况进行公示。市检察院还规定:各科室使用车辆均不派专职司机、费用包干,节假日所有车辆一律封存。这些举措大大降低了公车油耗、维修等费用。
  而相对耗油、耗材来说,水电费是办公最大也最必不可少的开销,如果能在这方面加以改进,每年会节省大量资金。下班后及时切断电源,市检察院、市法院节假日和周末一律停开空调;更换水设备老化管线,安装节水洁具,避免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节水效能,市林业局还将铁质自来水管道全部更换为塑料管。

节能改造,利用新能源

  实施节能新政,重点在于新能源的利用以及老旧节能工作的改造。
  2012年,德州市国土资源局被评为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试点示范工程,这标志着我市在节能改造工作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改造之前,这家单位的节能底子并不 “厚实”。
  市国土资源局综合楼自建成投入使用后一直采用32台空调作为综合楼的冷热源,每台空调功率364.09千瓦,每天运行约10小时,不仅供暖效果差,而且运行费用高,严重影响正常办公。
  为弥补自身节能方面的不足,市国土局投资300多万元,新上一套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共设计施工6眼水源井,其中2眼为取水井, 4眼为回灌井,室内采用2台专业水源热泵机组作为能量转换设备。
  投入使用后,市国土局办公楼在增加供热面积4000平方米的前提下,实现节能40%,年用电量节省55%,所有办公室均能达到合理温度,有效克服了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的弊端,实现了绿色环保、节能、节资。
  除了节能改造,加强新能源的利用也成为我市行政机关节能降耗的一大亮点。武城县政府大楼和社会福利事务服务中心等单位通过实施的地源热泵空调改造项目,节能率达到了40%以上。

让节能入脑入心

  为了让节约体制发挥其最大效能,行政大楼、会展中心、政务大厅还安装了节能监控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各部门的用电情况,以便工作小组做出分析,找出用电规律,对用电超标的部门作出整改措施。 “只有看见监控系统中出现的那些统计数据,我们对节约能源的认识才能更直观,更具体。”刘仁和告诉记者。
  此外,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还联合市经信委、住建局等对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源审计,委托专业人员进行每年审查、隔年检查,以确保我市大型公共建筑减少能源的消耗。
  “做好节约工作,关键还是改变人的意识,只有人人脑子里都绷起一根节约的弦,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市经信委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为了提高各县市区的节能思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不定期派专业人员对部门进行节能培训,并下发了 《市直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的通知,考核结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作为评选文明机关的重要条件之一和评选公共机构节能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工作人员节能的意识,将其融入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成为一种习惯。”刘仁和说。
□本报记者 曹清 见习记者 屈大鹏 实习生 高谭 本报通讯员 李占河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办公楼里刮起节能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德周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