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为决策插上“硬”翅膀
作者:曹清张学超本报

农田专家在指导农民施肥。



  近日,在山东省2012年度软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中,我市有40项软科学优秀成果获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黄河涯镇王村店的村民王有为到现在还有些不可思议。 “以前一亩地能产490公斤小麦就很不错了,后来市土肥站来了一些专家现场指导我们施肥,为我们传授经验,今年的亩产已经达到了540公斤了,增收又增产,真好!”连续三年,王有为都感受到了 “配方施肥”的神奇魔力。
  此次惠农政策的普及正是源于德州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推广研究员曲善功的一篇 《德州市土壤肥力变化及培肥研究》的软科学成果,这个研究也获得了2011年德州市首届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揭开软科学的神秘面纱

  对于科研课题来说,技术的攻关、最后的成果是最引人关注的,但执行之前的方案制定阶段往往被忽视。为什么要设置这个项目?可行性如何?经济社会效益如何?如何对类似的技术方案进行筛选,集中利用有限的资源?……这些都是软科学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
  “所谓软科学,是一门立足实践、面向决策的新兴学科,是为决策提供支撑依据的系统科学,它的根本目的是为其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德州市科技局政策科科长赵林江说, “软科学与社会科学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提供决策服务为根本宗旨,需要在理论上提出明确可行的措施解决现实问题,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决策科学。”
  在软科学研究会自办的刊物《软科学工作动态》中,记者发现《冬季带冰饮水规律及应对措施研究》这一科研项目获得了2012年山东省软科学计划立项。 “李家岸灌区担负着我市190万人的人畜饮水和321万亩的灌溉任务,但最近10多年来原来的饮水时间已经不能适应灌区的需求,利用冬季引水是大势所趋”,这是该项目负责人提出这项研究的主要原因。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李家岸灌区冬季带冰引水期的观测和引水规律、风险度等变化规律,及应对险情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制定出《冬季带冰引水调度运行规程》、 《冬季带冰引水应急预案》,为决策者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该负责人说。
  相对工程建设而言,软科学研究投入少,作用和效益却非常显著。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该局今年倡导成立了德州市软科学研究会,批准设立了德州市软科学优秀成果奖,恢复了中断十多年的市级软科学研究计划,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难点、热点问题,面向社会共征集软科学研究课题80多项,从中筛选出54项课题立项,分三批列入2012年市级科学发展计划。研究内容涉及农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各方面,目前,这54个项目均已签订合同书,项目预计将在年底前完成。

告别 “拍脑袋”决策的时代

  在破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题中,冲动的 “拍脑袋”决策是万万要不得的。没有数据显示, “拍脑袋”决策会造成多少决策失误,会造成多少损失,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数字是无法估量的。赵林江认为,很多的决策失误主要是由于缺乏科学论证、不按程序决策、违规决策和管理不善造成的。软科学研究则是为决策提供支撑依据的系统科学,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程序化的重要保障。
  许多从事软科学研究的工作者都表示,软科学的基本研究任务,就是如何更好地预测未来、把握未来,并以它的先见之明为科学决策服务,可以说,软科学是专门为政府、企业、军队出谋划策的智囊团、思想库。
  “没有调研就没有软科学。以德州的生态产业为例,如果决策者只是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做法,而不结合德州实际,那么其战略规划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德州学院社科部副教授刘文霞说。她的研究课题 《“绿色”理念视阈下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研究》曾获得德州市首届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我市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产业内部结构不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结构性污染仍然存在;传统的粗放耗能型经济发展模式并未完全消除等。”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刘文霞认为, “绿色”理念视阈下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是以生态化的视角从各个层面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通过产业结构符合生态化目标的调整和升级,达到生产和整个产业资源节约、利用效率、排出物再利用 (废物资源化的循环经济)、污染物减少的目标。该研究课题不仅为德州的生态产业建设提供了指导,而且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的建立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让软科学 “硬起来”

  在科学逐渐发达的今天,科技界重“硬”轻 “软”的现象依然存在。 “人们往往重视高技术这样的硬成果,却掂量不出‘高技术发展战略’这样软成果的含金量。”一些软科学研究人员如是说。
  “软科学不是走过场,而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最终才形成结论,使其能够真正在决策中发挥作用。”赵林江表示,如今,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软科学已经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更多地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
  “为了让农民正确合理地使用肥料,课题研究成功后,我们积极推广这一成果。”曲善功表示, “根据本地作物的种类、土壤类型等,我们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大力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我们采用技术人员包村入户的形式,签订责任状,在田间进行现场巡回技术指导。并且集中力量进行宣传和对农民的培训,做到让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家喻户晓。”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自去年秋种开始,推广应用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到639万亩,总节肥3.2万吨,总增产7.09万吨,总节本增收2.1亿元。
  除此之外,德州市蔬菜办公室研究的课题 《德州市优质安全蔬菜基地发展规划》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1年规划实施后,全市新增蔬菜面积41.1万亩,新增棉薯间作7.04万亩,新建300亩以上设施蔬菜基地132个,新建1000亩以上露地蔬菜基地76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蔬菜品种达139个。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规划实施后,全市积极争取中央、省等各类涉菜项目资金1685万元。全市蔬菜净增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00元。
  “软科学研究成果来之不易,应让软科学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发挥更大的作用,将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各方面都能‘硬’起来。”赵林江如是说。□本报记者 曹清 张学超本报通讯员 王华新 李怀军 赵永成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决策插上“硬”翅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德周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