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美好生活里的“文化味儿”
作者:胥爱珍本报
  精神文化需求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狠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村各类文化设施,不断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在文化的滋养中享受美好生活
  “王队长,我还是走得不太好,你快帮我指导指导吧。 ”8月5日早上还不到7点半,家住簸箕刘小区的市民徐立平就来到董子园风景区董子读书台西侧,参加这里的旗袍团走秀,趁同伴们还没到齐,抓紧向队长王艳敏请教动作要领。“别看我们这些老姐妹都是外行,练起来可一点也不含糊,一个动作做不好都跟自己较劲! ”63岁的徐立平性格开朗,快人快语。
  “年轻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卖力工作,年纪大了也该好好玩玩了,玩就玩专业的。 ”王艳敏的话引来大家一阵笑声。“现在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为琐碎的生活添了不少文化味儿。 ”大家争先恐后地插话说。
  “咱们农民也有了文化味儿,还多亏这些年市里、区里、街道上文化服务的提升。”正在晨练的市民唐淑兰深有感触地说。今年58岁的唐淑兰是长河街道小温庄人,她说,这几年,眼看着家门口建起了气派的市级博物馆、大剧院,社区建起了宽敞的文化广场、设施齐全的综合文化站,小区里也建起了农家书屋,自己不仅大饱了眼福,还培养出了跳舞的业余爱好。“早上跟着晨练团走秀跳舞,晚上跟着董子文化街锻炼的大队伍跳广场舞,每周还抽两小时参加市老年体协‘红绸飞扬’舞蹈队在体育场的腰鼓舞排练,我这日程安排得很紧张,都赶上年轻人了。 ”唐淑兰笑着说。“是啊,是啊,我们光玩也很忙。 ”徐立平接过话茬说,“你们看,我早上在这里走秀,下午3点到5点半还要去开发区管委会南广场,参加新城社区‘和谐之声’合唱团的唱红歌呢。 ”
  徐立平提到的新城社区“和谐之声”合唱团,已经成立了七八年,是由5个会打鼓、唱歌、唱戏的退休市民自发组织起来的,现在成员已经有30多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55岁。“别看我们年龄大,吹拉弹唱的劲头儿可挺足。”徐立平笑着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就排练了几首红歌,打算国庆节社区举办庆祝活动的时候亮亮相。 ”“这几年,街道和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场所都规范了,社区里组建了合唱团等多支文艺队,排练文艺节目,参加演出活动,居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新城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会元说,“社区居民活动中心免费开放,居民可以在里面唱歌、跳舞、打乒乓球,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着,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这是我们开展文化惠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引。”区社会事业管理部文化科科长张桂兰说,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先后规范提升了一批城市文化广场、农村小广场,今年将投入资金105万元招标图书,更新补充综合文化站及社区农家书屋图书。“要说文化味儿浓,现在农民也爱读书了,才是真正的有文化味儿。 ”今年60岁的赵宝华是宋官屯街道付庄村人,当了多年教师的他,对书的感情非常深,退休以后,也把读书当成生活中的主要乐趣。老伴儿李春芬只上了两年学,在赵宝华的影响下,如今也时常走进社区的书屋看看书。“现在社会比较浮躁,能坐下来读读书,觉得心里很安静,特别是现在正照看孙子,刚上小学的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很重要,我们就做个好榜样,带着他读书看报。 ”李春芬说,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孙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放学以后,社区的“四点半”学校还有专业的老师教书法、绘画等艺术课程,“孩子从小就接触艺术,对提高文化修养有很大帮助。”赵宝华说,因为距离博物馆、大剧院不远,他还经常骑车带孙子去市博物馆参观文物,到市图书馆借阅图书,到市大剧院观看高雅的文艺演出,接受艺术的熏陶。
  “老赵,你抢到消费券了吗?孙子还想出去旅游呢! ”李春芬说,去年她儿子在“山东文化惠民消费云服务平台”上抢到了通用的省内旅游消费券,带着全家去旅游优惠了500元,今年还想再抢几张优惠券,趁孩子放暑假带他出去玩玩。
  “从2017年省里就启动了文化惠民消费季,以发放消费券的方式,补贴市民文化消费,开发区的董子文化街和澳德乐1899街区是首批省级文化消费集聚区创建单位,实施了许多文化体验互动项目和文化创意活动,吸引市民参加。 ”张桂兰介绍说,区里的企业也很积极,去年开发区参加活动的25家企业,共使用省、市级消费券约128.9万元,实现消费总额约655.86万元。
  “区内的多家培训学校、书画院、文化用品店等,都使用了省级消费券,带动了居民的文化消费。”张桂兰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的文化需求不断升级,文化消费热情不断高涨,我们会顺应需求,不断创新改革,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本报记者 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 孙贤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美好生活里的“文化味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开发区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