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家乡的石碾
  □张桂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电的缺乏,石碾是农产品加工的主要工具。它像年轮转过了一圈又一圈,转动了几代人的温饱,碾出了所有人的幸福。
  记得小时候,白天母亲下地干活,晚上推着碾子碾谷子、玉米、高粱。把晾晒干的谷子,均匀地摊放到碾盘上,抱着碾棍用力地推,母亲一边推一边用扫帚扫,免得碾不均匀。随着碾子一圈一圈地转动,圆圆的谷粒被碾成了金黄色的小米和细碎的糠,母亲再用一个箩和簸箕把糠簸出来。糠留着喂猪、喂鸡,那黄灿灿的小米下锅煮粥。黏米则碾成面子放上枣,蒸黏窝窝吃。
  石碾也不是时刻在劳动,它清闲时就成了我们几个小伙伴的游戏场所。趴在碾盘上,我们用树枝画下楚河汉界,玩泥巴和玩石子的各占半边。小伙伴们在碾盘上玩着,闹着,疯着,笑着,开心的情绪渲染着碾盘周围的每一寸空气,就连做农活走过老碾子的大人都望着我们开心地笑。
  每逢过年过节或者谁家有喜事,推碾的人会排成长长的队伍,甚至天不亮人们就把簸箕、笤帚等自家的工具早早放在碾盘上占地方。老石碾吱吱吜吜地转动着,推碾的人脸上荡漾着难以掩盖的喜悦,一边推着碾,一边开心地哼着小曲儿,仿佛推着的不是沉重的碾子,而是幸福的生活。那时,一般的家庭都是人推碾子;家里富裕点的用驴来推碾。给驴蒙上眼,套在碾架子上,鞭子一响,驴就不停地转圈走;人围着碾子,跟在驴后面,用小笤帚往里扫着碾压出来的谷粒。
  现在,从超市买回来的小米和玉米面,大多是用机器碾出,少了粘稠的原味香,少了烟熏火燎的农家味,也少了坐在门口等着母亲碾完米去下锅的期待。
  随着社会的进步,石碾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每到年关,儿时推碾的幸福感经常在我脑海里一次次浮现,想起儿时的玩伴,还有那淳朴的父老乡亲。石碾,像一首传唱千年的老歌,快乐着孩子们的童年,快乐着大人们丰收的喜悦,快乐着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家乡的石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经开区周末】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