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为群众鞠躬尽瘁 谋发展风雨无阻
——记抬头寺张庄村支部书记张洪峰
  有人说,“宁带一个军,不领一个村”,意思是说村干部难当。然而抬头寺镇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峰却凭借一颗为民的赤诚之心,二十二年如一日殚精竭虑为群众谋幸福,赢得了群众的一致拥戴和关爱,成为他们心中鲜红的旗帜。自他1992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张庄村先后被市、区授予“文明村庄”、“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风风火火带领群众致富
  张庄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棉花等农作物,一亩地打1000斤小麦、拾500斤棉花已经是土地收益的最大极限了。刚上任时,张洪峰就意识到农民只靠种粮食,很难脱贫致富,要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就要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做文章。 “如何调?怎样干? ”成了关键的问题。通过仔细研究,于是他提出“一亩良田,一亩果园,三分菜地”的调整思路,并带头尝试。但是张庄村人少地多,发现此路不合村情。为尽快促民增收,他又多方学习,探讨研究。1994年,他毅然决定把“一亩良田”改为“育种”。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联系省农科院、市农科所,在张庄村办起育种基地,还聘请省农科院教授作技术顾问。同时聘请市林业局专家作技术员,对“一亩果园”实施果树品种改良,并投资3000元从外地引进早捷藤木1号接穗,为群众免费嫁接,使长枝金帅、红星等老品种摇身变成了短期早熟、市场销路好的新品种,仅这一项农民平均收入就增加近500元。
  随着果树新品种的兴起,张庄果园又有渐下之势。张洪峰又绕开此路,另辟蹊径,再调整。 2001年 ,上海光明乳业落户开发区,他又看到了致富曙光。毫不谦虚的说,张庄村是当时最先打响招商引“牛”战役的村。他亲自跑到市畜牧局找局长,诚恳申请建立奶牛养殖基地。为民请愿的诚心打动了局长,大胆思路,也得到了支持。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的村民,哪会养奶牛,哪愿意养奶牛。还未落实,三大难题就摆在了面前:群众认识不够,技术没有,资金短缺。张洪峰这个人生性不服输、脾气犟,定了的事就得干!为此,他又请来养奶牛的专家,先讲养奶牛的收益,大家伙心动了,解决了第一个难题;再给村民讲养奶牛的技术,村民也听懂了,打消了一些村民觉得养奶牛有风险的顾虑,解决了第二个难题;最后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群众贷款,结合群众自筹一部分资金,投资了20万元,建起占地50亩的奶牛养殖场。当时他带着28个人去淄博学习考察,从淄博购进80多头奶牛,引进2个奶牛养殖户,让他们带动村民养奶牛,面对面传授养殖技术的问题,解决了第三个难题。后又多方筹资建成挤奶站,从上海引进现代化挤奶设备。初期,有一些群众在观望这件事,有部分群众不敢养或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养的比较少,为了激发群众的养牛积极性,通过召开村两委会,研究制定了优惠政策,每养一头牛集体照顾一亩地种牧草,减免两年农业税,协调贷款5000元。 2005年,张庄村成立了益农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光明乳业的奶牛养殖基地和依托省农科院的育种基地,使村民的收入大幅增长。奶牛养殖由最初的80头发展到400多头,人均收入也由原来的4000多元,上升到9000余元。
扎扎实实为群众搞好服务
  “办老百姓需要的事,不办老百姓反对的事”,是张洪峰的座右铭。二十二年如一日,讲民意,讲民主,讲服务。
  1998年,村里男劳力外出打工的多,留下妇女在家一边照顾老幼一边种地。每逢浇地时节,妇女们就犯愁,要把一百多斤的潜水泵下到井里,没三四个青壮年哪行。张洪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经民主生活会商议后,集体投资20万元,在全镇率先安装了节水灌溉设施,更换了2台变压器,增加了3条动力线路。这样一来,群众浇水方便了,只要在地头上接好水管,水就流入田里,省时又省力。即使是妇女儿童都能操作。种地方便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跑运输、做生意的更多了,群众经济收入也随之增多了。
  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张洪峰与时俱进,扎实进取,时刻不忘群众生产生活上的需求。现在全村实现了“五通六化两免费”和“一金一品”。 “五通”即:通公路、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通宽带。 “六化”即: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能源节约化。 “两免费”即:老百姓免费收看有线电视,免费饮用自来水。 “一金”即:凡是考上大学的张庄学生都能领到1000元奖金。 “一品”即:65岁以上的张庄老人,过节都能收到一份礼品。2007年,他又紧紧抓住开发区惠农政策,集体出资7万元,老百姓只拿200元,家家户户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使全村太阳能安装率达到100%。 2008年,又投资60多万元,重修加宽了6条大街,硬化了全村23条胡同,2009年春天又实施了街道绿化。
坦坦荡荡为群众谋取幸福
  张洪峰的一句口头禅 “做人要坦坦荡荡,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事求是,真心必定换来真心! ”他是这么说的,在工作、生活中他也是这么做的。
  2003年,抬头寺镇工业园区落在了张庄村东,这么广阔的一片工业园区落在张庄村,群众有没有意见,会不会支持?谈到对项目的服务,张洪峰有自己的一套经,“老百姓只要认识到招商引资对家乡经济发展、面貌改变、农民增收的强大推动力,就会支持。当时他的想法是以工业带农业。划园区初期,他就把村里的耕地进行了调整,让每户的耕地在园区内和园区外各有一份,这样就保证了既使园区内所有地占完,但每户还有地种,确保了土地分配均衡,避免了部分农民瞬间失去全部耕地后的不满情绪。他多次给群众讲“为什么咱们穷,穷就穷在地多上! ”他先后带领群众到宋官屯、小申村、刁李贵等地参观,使他们亲眼目睹、亲身感受村民变居民、村庄变社区的喜人变化。并用当地群众的现身说法,使他们认识到招商引资的好处。群众思想解放了,观念转变了,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落地也就自然而然地支持了。项目建成后,他又帮企业从当地招工。现在张庄村有一半以上的人在家门口打工。这种半工半农的方式,让农民有了双份收入。 ”
  2011年4月份,占地450亩,投资15亿的上海雪榕食用菌项目落户张庄村,该企业主要是进行农产品工业化生产。但是把好端端的耕地如此大规模的征给企业?群众满腹疑虑。有将近百余户村民的生产生活将直接受到影响,短时间内让群众思想扭弯,这可是个难解的“方程式”。但难解不是无解。引进项目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全体村民的利益,乃至全镇人民的利益。好事为什么不能办成、办好,张庄村不能也不会走进“没有项目就没问题,小项目有小问题,大项目有大问题”的怪圈;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通过组织召开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讲外地如何发展,讲发展与落后的巨大差别,从消除顾虑和让群众看到希望两个方面讲没有了耕地怎么办,宣传引进项目的政策和好处等等。然后带领村干部户户登门,苦口婆心的工作换来了疑虑的冰释,思想的统一。最后仅用5天的时间450亩地全部清障完毕,确保了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你掏心窝子给群众看,群众就会甩开膀子跟着你干。 ”张洪峰经常对我村的干部说。张庄村之所以大发展,小问题以至于没问题,就是因为村班子不乱花一分钱,不浪费一分耕地,办事公正、公平、公道。每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对全村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发展意见,研究制定适应本村发展的新路子。张洪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张庄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群众鞠躬尽瘁 谋发展风雨无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民生(经开报)】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