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怀念那逝去的竹板落子
  □ 王立青
  新春即至,年味愈显,心气远没了孩童般的热切,反倒缕缕感慨与无味越发占据心头。过年对大人而言,意味着青丝愈褪,满城奔走,哪里还有享受春意的闲情。每每夜深人静,儿时那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新年倒是常常潜入梦来。
  八十年代初,村庄的冬天格外清闲,清闲但不寂寞。快过年了,姑娘小伙全都加入村里的竹板落(lào)子队,规模可达上百人。竹板由两块长约17公分、宽约6公分的厚竹片做成,两竹片一端用烧红的铁筷子分别烫穿两个小洞,再用结实的粗麻绳穿在一起,麻绳上统一系上大红色的宽绸条。那落子是用1.5米左右长的竹竿做成,竹竿两端扎上红色方巾,就像古代红色方绸包裹的酒坛子口,红巾下方两侧各挖一道细长形洞口,洞口处用铁丝穿上两三个铜钱,挥舞起来唰唰作响。
  竹板落子队按男女分两大队。姑娘们右手拿竹板,左手拎一块手帕大小的红绸子,小伙子们则手持落子中间。待队长一声哨响,全体做好预备,队长再一挥旗,规模浩大、气象万千的竹板落子队便在喧天的锣鼓声配合下,布满偌大的空麦场。
  可以想象,上百只竹板与落子统一作响,统一挥舞,上百名姑娘小伙统一步调,统一进退,该是怎样的振奋人心、热血沸腾!姑娘们手中红红的绸子时高时低,时左时右,似火把飞舞,似火龙盘旋。小伙们手中轻巧的落子忽左忽右,忽斜忽立,伴随健壮有力的跃动叩击着双肩,那精神气才真叫英姿勃发。庞大的队伍在震天的声响里,时纵时横,时圆时方,男女两队相互穿插,一会儿聚拢,一会儿扩散,那阵势才真叫排山倒海。最叫绝的是,小伙子们用脚跟轻踢落子下端,然后一个纵跳翻身,一齐从竹板队中间飞跃而过,再稳稳落地,继续挥舞。整个过程,迅速有序,丝毫不乱阵脚。据说为这个动作,小伙子们都下了一番苦功。为增添些喜庆气,队伍后面会跟上“老太太”和“傻小子”。“老太太”是由小伙子戴上假发,扎上红围裙,画上皱纹扮演的。“傻小子”也是年轻人穿上大红背带裤装扮的。这一老一小,踩着鼓点,伴着鬼脸,逗得村里人开怀大笑。
  那个时候,我只有六七岁,因为年龄小,只有做观众的份。好像那时,我也不太懂得欣赏这民俗文化,只是感觉每每淹没于那如雷如电的声响里,置身于那磅礴壮观的气势里,总有一股股热血涌遍周身。除了感受那份雄壮,我的眼光时常追随着竹板队首的大姐姐。她们有十五六岁,双辫垂肩,皮肤白嫩,一点也不像生长在农村。那时我觉得她们就是村里最水灵、最美丽的姑娘。看她们打着竹板,进进退退,舞动着红手帕,心里羡慕得不行。所以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快快长高,能加入到这个热热闹闹的队伍里。
  好像从一九八七年左右,村里的竹板落子队开始缩水,春节前后不再有集中性的训练和表演。好在村里小学五年级的“大个”班长曾是落子队的骨干,他带领全班男女生,利用课间时间排练。虽然班内只有几十人,但指挥、锣鼓、竹板、落子样样齐全,队形变换也是像模像样,加之统一的白褂、黑裤、红领巾,在全学区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中,这个节目还成为压轴好戏。后来,下两届的五年级班长也都发挥组织能力,把竹板落子队的风采成功展现在六一汇演的场地上。再接着,我们升上了五年级,成为村小学年级最高的学生。六一之前,有同学跃跃欲试,拿来哥哥姐姐曾经用过的道具,准备在班长的带领下,再展我们村的风采。不知是班长没这个兴趣,还是没这个能力,竹板落子队终于在我们这一届学生身上断送了“香火”。惭愧之时,外村六年级——从我们村升上去的小班人马再次组织了竹板落子队,但因人数过少,远没了往日的气场。那是我们观看的最后一场竹板落子表演,距今已有23年。
  上两年的一次春节,与母亲说起这份遗憾,竟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邻村文艺队将在区里的农民文艺汇演时表演落子。因为二十年的思念,我不顾天气寒冷,硬是跑到董子文化街看演出。好容易盼到日思夜想的节目上场了,但那寥寥十几人的小队顿时让我大失所望。红红绿绿、飘飘忽忽的扇子代替了竹板,年近六旬、身体发福的大妈代替了小伙,不足1米的竹竿握在大妈们的手里像把玩着火棍。别说那磅礴的气势、变换的队形、高超的技巧没能再现,就是最为基本的、整齐有力的步点,和落子上的铜钱都没见到。
  今年春节前,再回村庄,母亲和邻家大婶、大嫂们都跟随着电脑视频学起了广场舞。流行的音乐,时尚的韵律,让她们跳得热火朝天。
  二十多年了,逝去的不仅仅是曾经盛极一时的竹板落子队,还有村里的武术,和邻村的高跷、柳子戏等,她们都悄悄淹没在了快速发展的社会大潮里。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怀念那逝去的竹板落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聚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