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高地建设
作者:王玉丛
  在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做重要讲话,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党首次以文化产业为议题的重要会议,标志着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作为德州的经济核心区、文化政治聚集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要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高地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高地建设,是顺应社会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符合发展实际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动经济大发展、大跨越,不失时机的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地方财政收入连年高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同时,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成为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市场的迫切要求。
  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幸福德州”必然要求。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与经济水平有关却又不仅仅包含经济,它还与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密切相关。文化具有较强约束力和塑造力,能弘扬社会公德,推进法制建设,强化属性认同,有助于形成遵纪守法的社会道德氛围,增强安全舒适感;文化有较强的凝聚力,能缩小因社会制度和结构变迁造成的社会阶层、城乡体制、职业结构等缝隙,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因此,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推进幸福德州建设。
  发展文化产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文化不仅是人的发展的需要,反过来还能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政治的高度,提高到稳定社会大局的高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德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为”并且“大有可为”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辞海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德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人文地理独特,是著名龙山文化发祥地,位置得天独厚,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是齐鲁、燕赵和中原三大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处,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形成了以“德”、“和”为内核的地域精神。德州历史辉煌,隋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让德州成为各地商贾云集之处,是当时全国最繁荣的33个镇之一,不同流派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传承,给德州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著名的有董子文化、运河文化、饮食文化、黑陶文化及各种民间杂艺,先后荣获中国太阳城、中国围棋城、中国京剧城等相关称号。德州文化土壤深厚,群众基础扎实,民间京剧、陶艺展示、杂技表演、书画展览等活动常见于街头巷角。近年来,政府把握时代潮流,积极培育发展文体产业,同时从细微处入手,把居民出行作为发展低碳文化的落脚点,倡导步行、自行车等出行方式,低碳文化风生水起。
建立文化产业体制,发掘文化资源,建设文化载体,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推进文化高地建设
  德州是一个新兴城市,又不缺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正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幸福德州,并积极争取走在全省前列。作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区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力争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要立足现实,因地制宜,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高地建设。
  完善文化产业体制。编撰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性纲要,组建文化产业指导委员会,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力度。进一步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明确政府职责,加快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支持与文化产业有关的企业设立和发展。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理环境。
  积极发掘文化资源。儒家思想和运河文化孕育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名家硕儒。要深入发掘董仲舒、廉颇、东方朔、孟郊等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德州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致力于人文精神的传承、改造、宣传和创新,让德州历史文化名人家喻户晓。积极开展民间艺术的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濒危文化项目名录库,积极保护和救助濒危文化项目。通过发掘历史文化,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激发广大市民对历史和城市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注重文化载体建设。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以新建的市博物馆、董子文化街和太阳谷风情街为基础,打造“一区三片”文化聚集区,坚持以点带面、引凤筑巢原则,以现有的建筑风格、产业优势为突破点,有重点的推进创意产业、体验经济和民风民俗文化发展,聚集人气商气,逐步建设成新的文化商业中心。充分发挥董子文化节、太博会等重大节日的文化带动作用,提高文化节日层次和影响力,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在加大对文化发掘保护的同时,开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建设规模庞大的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推进文化高地建设。要以历史文化为主线,有机结合,培育发展和文化关联的产业,办好太阳能博览会,唱响太阳文化,办好董子文化节,唱响儒家文化;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提升减河、锦绣川等风景区的旅游品位和层次,加强景点衔接性,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要立足文化资源开发,构建品牌文化产业,形成文化产业群,建设区域文化高地,提升德州独有的文化魅力软实力。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构建规模庞大、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等文化产业人才,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王玉丛)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高地建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聚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